1
去年在湖南遇见一位小伙子画得一手好速写,人物树木都画得好,用普通的铅笔在十六开的纸上画,行笔很慢,细节刻划用力,不是常见的速写路数。问过之后才知道小伙子自己喜欢民间的水陆画,临摹过,又进一步用在速写写生当中来,所以别开生面。聚散匆匆可惜也没留下联系的办法,事后不断想起来特别记得小伙子的态度并不张扬,并不以“创新”自诩,似乎只是一个人喜欢而已,聊以自娱。
我想,如果小伙子的态度不这么从容,如果他壮志凌云想要到大展览上面去一显身手一展宏图,那么这水陆画的营养,确实可以催生出某个新的品种的,尤其在油画领域里。
自娱吗?娱人吗?当然两种态度各有好处,多数画家也是二者兼顾,但是真正兼顾恰恰很难。我想,兼顾的基础是在自娱,基础扎实了才有娱人可言,否则娱人就会变成误人。
2
秋天在会泽画过一幅《二泉映月》,是画拉二胡的业余演奏者。在晚会上听了,就请来画室一面拉一面画。六旬年纪却十分投入,演奏时前仰后合,又好听又好看。
看各种乐器的演奏都曾有类似的好看。不止胡琴,小时候同学吹过笛子,拉手风琴,后来听提琴钢琴等等,都被演奏者的动作、他的态度的投入所打动,连同曲子本身一起涌入心里刻在脑海。
玩乐器的人自己玩的如意,玩得尽兴,他充分的自娱,恰恰也正是娱人--观众欣赏的基础。
所以,如果演出时候假装前仰后合,假装自娱得很,实际上并不投入只是套路动作,虚张声势,就特别败兴难看。误人不成更误自己。
3
朋友请我喝酒,说他打算逃离专业回归业余去了。好好的,怎么又想逃了?他说哪里好好的,专业单位里没有专业了。
专业单位也是单位,也是红尘万丈。今天统计你的论文,明天统计你的获奖,后天统计出勤率,除了专业水平好商量,别的都不好商量。
威尔第也是考不上音乐学院,聂耳也是。二泉映月的阿炳更无专业单位可去,在庙里做不成好和尚,流落街头之后,只是以说唱每天的时事新闻为主业,谈不上专业。
年轻的时候不谙世事,人家说“可不能离开单位,离开了单位就是离开美术界呀。”听这话还新鲜,如今见得多一点了,知道专业单位外面天高地厚藏龙卧虎江河万古流。
4
文人画就是不专业,就是外行画,业内人士看不起的。但是历史很长,终究不是业内人士说了算,所以终究文人画还是站住了,而且变成了正统专业。
见过一件实验艺术的作品,在一个小厅里,对面墙上各自挂上密密麻麻的几十个小镜框,这边墙的镜框装的是公厕里的“业余绘画”,照片复制,且在每个人物的要害部位加贴上一条方形遮挡;对面墙的镜框里则是装上名家名作人体画,照片复制成单色,且在每个人物的要害部位也同样加贴上一条方形遮挡。
遥遥相对,面面相觑,本是天壤之别的两极--登堂入室的巨匠大师,和一些不齿于人的龌龊垃圾,它们之间究竟距离多远?
专业与否?这固然是有区别的,但是,更重要的东西不在这点区别,而在于彼此之间的一致,彼此之间的相通,这才是真正有意思,才动人,才难忘,才叫做直指人心。
看这样的作品,也像是听二泉映月,能感到作者的开心,感到作者自娱的投入和满足。
给巨匠的画装什么外框?复制成单色还是略带一点颜色--与龌龊的画之间如何呼应?每一个选择,每一个拿捏,都能觉察出作者的专注和兴奋。那既是感性的比较,同时也是理性的反省,既像是设计师在布置室内,又像是哲学家在提炼命题的表达--如何才能更干净、更无歧义?
是的,这种作品只好称之为实验艺术,否则叫做什么呢?归哪一类呢?这算是艺术吗?这不算专业的吧?美术界能不能承认它?
5
在会泽见到一册《翠屏诗社稿》,是清光绪年间东川知府冯誉聪集的。冯在知府任上利用时间创造诗社,每月亲自出题征集诗作,并在月中聚会切磋。他自己喜欢诗文,每天自己做,他说“本府一行作吏,笔墨久荒,然日课一诗,虽不能至,心窃向往之。”诗社存一年余,集数十人留诗六百余首。冯在序文中写道,“有志风雅者谅不以此为迂谈也。”
知府大人纯粹地为了文明开化为了自己的雅兴,而不是“诗歌搭台,经济唱戏”,多么难得!每月的十五,月亮出来月亮黄,大家写诗大家赏。
艺术是种陶醉,参与的人在陶醉里领略到一种状态,从而提高人生的质量。
戴士和 2012年秋天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